聚焦分层 | 【鲁先德专访精华】市场是动态的,分层标准应也如此发布时间:2016-04-21 11:20:32

第一财经:您如何看待新三板分层的制度以及它的必要性?

鲁先德:从新三板市场发展来讲,新三板在全国推出后,短时间内发展非常迅速。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分层应该是说整个新三板市场发展中一个必然,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分层是新三板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阶段。

同时,现在比较时髦的一个词叫供给侧改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三板分层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供给侧改革。

分层既有市场发展的必要,又是进一步促进和推动投融资对接,促进新三板服务于中小微企业根本宗旨的要求,分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第一财经:您如何看待股转系统公布征求意见稿中的三套标准?

鲁先德:分层当然有不同的分法,从目前来讲,分层一方面考虑了企业发展的状况,比如说财务指标的要求,利润,收入,成长性。同时也考虑了一些市场化的标准,比如说做市商,市值的要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套指标非常多元化。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分层,能够达到目的,比如能够引导投资人更好的去选择标的,引导市场对于不同的企业给予不同的关注度等。

而分层中,主观成分和市场需要是不是相对应,这个可能还有待观察。


第一财经:您认为进入分层的企业是否需要总量控制?

鲁先德:分层应该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而不是一个人为操纵的状态,所以目前这样一个存在人为设定的分层标准,是不是能够适应这样一个市场状况?因为市场的发展是动态的,今后分层的标准不排除会有进一步的调整或者改进。

另一方面,今后的分层可能是进一步细化的分层。分层的标准可以去调整,分层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深化。


第一财经:如何看待部分企业的冲层举动,是否有必要?

鲁先德: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我能够理解,因为目前6000多家企业放在这样一个不做区分的平台上面,大家觉得不合适。有了分层之后,大家可能潜意识里觉得创新层一定比基础层好,所以我们要努力往创新层发展,这个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换一个角度讲,分层本身出发点是为了让投资人和企业之间更好的匹配和对接,提高投融资的效率。但是是不是能够达到这个效果,我觉得可能还是需要市场来检验,这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说,企业去努力争取可以理解,但是不是能够达到目的,还未可知。新三板这个市场的推出,在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件开天辟地的事,当时很多企业把它当做上市一样的对待。但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上了新三板之后,发现和预期并不一样。同样的道理,创新层也好,基础层也好,关键是能否够达到你所预期的效果。

我认为新三板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有很多不必然。基于这个不必然,我们(券商)更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成长阶段,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从我们券商的角度,要提醒挂牌公司,不要刻意去冲层,这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冲的话,你可能会失望。

第一财经:分层后会否呈现比较好的流动性状态?

鲁先德: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的话,分层后创新层的企业,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交易方式的变化上,包括大家之前谈到的投资者适当性门槛的调整,从政策供给的角度讲,创新层会可能得到更多。

基于这样一些政策的推出,流动性的改善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流动性改善之后,企业能不能很好的去匹配。从制度设计上,我觉得要做一些更深入更细致的考量。




声明

原文来自“ 第一财经电视《掘金新三板》”

我们倡导原创,保护原创,绝不侵权。我们十分喜爱作者的文章,如果作者有任何疑问可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