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4040企业 盈利带来的思考|紧盯创新层发布时间:2016-04-26 16:42:55

随着2015年年报披露接近尾声,新三板实施内部分层也进入倒计时。年报作为实施分层重要依据备受瞩目,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21日,新三板已有4800家企业披露2015年年报,其中,4040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84.17%,760家企业亏损,占比15.83%;营业总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738家,占比36.21%。也就是说,新三板超过八成的挂牌企业盈利,这一比例要高于A股盈利企业。从简单的数字中不难看出,新三板正聚集了一大批赚钱的民营企业。

  盈利意味着什么?其中最直接意味着企业必须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企业的税收成本肯定会骤然加大。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未上市企业亏损的原因,因为不希望多缴纳税款,而不一定是企业本身不赚钱。而新三板挂牌企业忍受着25%的税负成本,也愿意释放利润,显然是有比25%税负更加吸引人的地方。

  那么,更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无疑,是股权的价值。从盈利企业的数量激增可以看出,更多企业已经明白,企业本身赚钱分红只是股东赚钱的一个来源。宁可不分红,宁可减少费用,把最大限度的利润体现出来,是为了让二级市场给出一个更高的估值,从股份增值中赚钱收益更高,而且会高很多。做高市值也便于在同行业进行并购重组,迅速占领市场。从而如何做大市值,是新三板挂牌企业通过2年多的时间在新三板市场学习后,有了利用资本市场的概念和意识,这本身就是进步。

  另外,更多的企业家也开始明白,新三板6500余家挂牌企业,面对只有22万的合格投资者,这是明显的买方市场。挂牌企业只有具备足够的特点,足够吸引眼球,才能吸引有限的合格投资者关注,才有可能交易活跃,估值提升。而一个企业是否吸引人,核心就是盈利能力,也就是税后净利润,其他宣传都是辅助的。所以,卯劲释放利润,是新三板挂牌企业不二选择(当然,互联网类烧钱的企业除外)。

  同时,多年来税务部门上门检查企业偷税漏税的历史,有可能因为新三板被逐步改写。如果交税少了,企业自己都不干,只有企业所得税、企业增值税缴纳足够,企业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才能体现出来。因为有了新三板,本来猫和老鼠的故事,可能会变成握手言和,新三板功莫大焉。

  再者就是5月份的分层,首要标准其实还是利润,当所有新三板企业都明白了税后净利润对于股东价值,及市值提升的重要性后,就会带来像今天这般新三板4040家企业盈利的辉煌局面。一扫整个国内实体经济萎靡的现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过,虽然有404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盈利,但其中能同时做到博眼球,有噱头,有想象空间的企业其实不多,机会总是留给少数人的,也只能被少数人抓住。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而言也是一样,谁能抓住22万合格投资者,谁才有可能抓住新三板的明天!利润只是开始的第一步。 

延伸:新三板4800份年报逾八成盈利 多家紧盯创新层

除共同标准之外,按照三套并行进入创新的筛选标准,净利润、营业收入、市值是三套标准的关键指标。此前,全国股转系统根据2015年半年报测算,符合创新层企业在500家至600家范围内,但可以肯定超过500家。截至4月2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达到6736,其中选择做市转让方式企业有1462家。

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认为,分层之后,进入创新层的‘优等生’将被当作标杆严格要求,并形成明星效应。”

目前新三板最终分层方案仍未公布,但包括券商、挂牌企业等在内的市场主体对于分层后的制度创新更为期待。按照此前工作安排,新三板通过分层,将对不同层级挂牌公司实施差异化的服务和监管。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日前建议,“分层之后集中精力解决流动性问题”

“分层之后,交易方式和投资者门槛降低的问题,将决定着各市场主体判断新三板走向的两个关键所在。”刘纪鹏强调。

目前新三板“协议+做市”的交易制度,在引入流动性“活水”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性。对此,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认为,借鉴国外经验,短期内应通过做市商扩围等新政,尽快从垄断性做市向竞争性做市转变。从中长期看,建立“竞争性做市+竞价”的混合交易制度,对解决新三板流动性不足、做市商数量瓶颈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

原文来自“ 新三板直通车”

我们倡导原创,保护原创,绝不侵权。我们十分喜爱作者的文章,如果作者有任何疑问可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