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哥张驰 | 分层箭在弦上,及其十分重大影响(基金报供稿)发布时间:2016-03-21 13:38:53

本文是啃哥2016年3月7日在中国基金报发表的文章。同时发表在中国基金报公众号“三板斧”中。在此重新发出。

 

2016年3月3日,新三板公司网站,一则通知“关于做好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技术准备的通知“,引爆了新三板界,在朋友圈不断被刷屏。紧接着,3月4日,中国证监会每周一次的答记者问,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对于记者只有一个问答,即:新三板内部分层机制何时实施?回答是:新三板分层机制预计于2016年5月份正式实施。

 

分层显然已经箭在弦上!

 

自从2015年11月24日,股转公司颁布“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当时该分层就被热烈讨论,并且那个文件中已经明确规定,5月1日,随着4月末所有新三板公司2015年年报披露完成,系统根据披露数据,自动分层。但是,由于更高层面没有发话,同时当时的文件只是“征求意见稿”,而定稿总是迟迟无法退出,因此是不是5月份可以分层,市场多少还是有一些心存疑虑的。

 

但是,随着3月3日股转公司通知市场参与者,进行系统的调试和准备,意味着有关分层的IT方面的准备开始全面正式启动,那么,也就是说,分层看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又随着3月4日证监会答记者问,作为股转公司的领导机构证监会正式发话了,并且明确5月份新三板分层,那么,分层显然是确定的事情,不存在任何“不分层”的可能。那么,问题就是“怎么办?”“如何抓住这次分层的机会?”。

 

目前,明确了5月份分层,正如啃哥之前分析的,分层只是第一步。分层之后,800-1000家进入创新层,剩下的近5000家留在基础层,那么,会带来下面四大重要变化:

 

1)  目前新三板的资金是分散在近6000家企业里,是一个重要的的导致交易不活跃的原因,资金太分散导致交易不活跃。而随着分层结束,闭着眼睛都知道创新层的企业利润高,增长快,更加安全。那么,结果就是目前新三板市场80%的存量资金会去追逐新三板创新层的800余家企业。从而进一步结果就是创新层企业估值提升,流动性改善。而基础层企业估值下跌,流动性进入冰点。

 

2)  呼声很高的公募基金公户产品进入新三板,从2015年4月热议一直未落地,啃哥认为也是在等待分层制度推出。因为公募基金公户产品是可以在银行销售的基金产品,普通老百姓5万,10万起是可以购买的。那么,就意味着简介降低门槛。因此必须控制好风险,而分层后创新层相对基础层安全很多,因此公募基金公户产品进入新三板,显然只会允许进入创新层,而不是基础层。

 

3)  银行,保险,信托,社保基金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资金,至今为止尚未大规模进入新三板。随着新三板家数达到6000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一个领域。那么,金融机构多少对于新三板资产进行配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进行配置的前提,就是新三板分层后拿创新层相对优秀的企业进行配置。这样风险最小,这又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

 

4)  分层之后的市场,啃哥推测,逻辑上,先是公募基金进入创新层接下来银行,保险,信托,社保基金陆续进入,推高创新层估值和交易活跃度。接着做市商家数不足,PE/VC进入成为做市商。接下来创新层交易更加活跃,股东不断分散,为在创新层推出竞价交易提供了基础。最终创新层推出竞价交易,交易制度与A股相同,再加上交易活跃度也与A股不相上下,市盈率相信也将于创业板趋同,才会最后推出转板制度,当推出转板制度的那一刻,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这个李克强总理提到多次的国家战略将初步形成。

 

 

而啃哥上面所说的一切,都还在路上。新三板分层,将打开这一切一切的大门。各项政策都会按照上面的逻辑逐步推出。只是很遗憾,很多时候,很多人,只愿意看到政策真正落地再动手,而不愿意相信逻辑。而当政策真正落地的那一刻,也就是机会过去的那一刻。

 

 

 

啃哥张驰于北京

2016年3月6日

开始于9点20分,完成于10点34分



声明

原文来自“ 啃哥张驰”

原文作者为  啃哥张驰

我们倡导原创,保护原创,绝不侵权。我们十分喜爱作者的文章,如果作者有任何疑问可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