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联赛第一次商务权招标,体育之窗争霸欧迅体育发布时间:2016-05-09 17:45:18
本文作者:樊浩
体育大生意特约记者、资深排球媒体人
2016年4月27日,几乎所有媒体都在关注里约奥运倒计时100天的各项活动,以及备战中的各支运动队,其中就包括本年度首次在北仑和深圳亮相的中国女排。与聚光灯围绕着郎平和她的女排姑娘们不同,一条当天在中国排协官网悄然上线的公告却并未引起太多人关注,“2016-17赛季中国排球联赛商务运营推广合作伙伴公开招商项目的首轮应征谈判时间公告”。
随着这个时间表的出炉,中国排球职业化历史上第一次商务权公开招标谈判进入关键阶段,在CBA商务权5年卖出17亿,中超版权5年卖出80亿之后,排球联赛也将把商务权卖出一个天价。
5月6日下午,中国排协发布最新公告,体育之窗与欧迅体育两家进入了第二轮的竞争性谈判阶段。
早在3月7日,中国排球协会首次发布“中国排球联赛商务运营推广合作伙伴公开招商项目公告”以来,3月30日,排协宣布共有7家企业通过了初审:北京一智超跃体育文化有限公司、盈方体育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盛力世家(上海)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欧迅体育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奥体育产业有限公司、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体育之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而在4月14日的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举行的竞标企业现场陈述中,令人意外的CBA的商务权所有方盈方体育并未到场参加。4月20日,排协公布的进入首轮应征谈判程序的5家公司为:盛力世家、欧迅体育、中视体育、中奥体育、体育之窗。
经过4月29日-5月5日的首轮谈判后,中国排协于5月6日公布了评估结果,体育之窗和欧迅体育获得了进入竞争性谈判轮的机会,而其它三家则止步本轮。
根据体育大生意了解,体育之窗凭借丰富的票务运营、体育服务,以及近两年和排协在各项赛事中的成功合作赢得信任,而欧迅体育在国际商业赛事方面的运作能力及转播权的运营经验也打动了排协的评估专家组。
不过作为排球联赛过去10年的合作伙伴,中视体育的出局还是让人不免有些意外,从2007年到2016年,他们以每年2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把持了中国排球联赛长达10年。这项结果公告将在排协网站公示到5月13日,具体的竞争性谈判时间仍待定。
中国排球联赛诞生于1996年,几乎和CBA联赛同时期成立,除了第二届因为香港精英集团撕毁协议退出外,联赛经历了金施尔康、维达、步步高、安踏和361°等五个冠名赞助商。
在创立初期,虽然没有过职业联赛的运营经验,但考虑到排球项目的推广,加之当时排球成绩的下滑,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推出过全明星赛、联赛代言人和主题曲等一系列活动。也曾在电视、报纸和杂志等媒体开创过专属节目或版块。但随着2003、2004年女排重回巅峰,中心的领导们把工作重心只放在国家队的成绩上面,错过了联赛的黄金发展期。
其实从世界杯夺冠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排球联赛的收视率及地方媒体的重视程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为了依附央视这棵大树,排管中心选择了最简便的方法,直接与中视体育合作,这样既保证了联赛的转播、又解决了联赛的冠名赞助两大问题。
然而这样的合作,在近几年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央视的比赛播出场次得不到保证、播出中的比赛屡屡遭到腰斩、冠名商提供的装备质量欠佳等多方面问题,将排管中心推到了风口浪尖,备受媒体和球迷的诟病。每每提到关于联赛改革的尴尬问题时,排管中心领导总是无法正面回应,只得将问题归结于合作伙伴和联赛的非职业化。
排管中心也表示,在和中视体育合作期间,所有商务权益都给了他们。可是,后者除了解决联赛冠名赞助之外,在联赛的包装、推广方面做得不是很充分。
就在排管中心与中视体育合作的最后一年,因为361°的突然撤出,排球联赛再度陷入了“裸奔“尴尬。没有冠名赞助商、没有装备提供商,这样的排球联赛别提升值了,勉强依靠国家队成绩而避免贬值,已经算是万幸。
尽管排球联赛不像中超、中职篮基本实现了职业化,但近年来随着各路资本的介入,相继成立的职业、半职业俱乐部倒也不少。2009年,斥资2000万的恒大女排横空出世,随后北京汽车注资1500万成立排球俱乐部,福建阳光城4年豪掷1.2亿扶持女排,再加上单赛季奖金就发出数百万的天津权健,据悉实际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排球俱乐部已有四家之多。
有了钱,自然就能在球员待遇和外援引进上放开手脚,科斯塔格兰德、弗丽尔、卡里罗、萨瓦尼、大卫李、埃德加等一个个在国际排坛响当当的名字,陆续出现在了中国排球联赛的赛场上。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只是和中国联赛匆匆结缘,拿走单赛季的高薪后,便投奔运营更为职业的欧美俱乐部去了。
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在2015-2016赛季联赛中,根据中国排协的统计数据,女排决赛前两场天津赛区的上座率先后达到94%和97%,男排决赛3场平均上座率竟达到100%,这体现出中国排球联赛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市场需求的增强与排球“供给侧”缺失之间的矛盾倒逼着改革的进行。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2013年对于中国排球改革和蜕变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人物:时任排管中心主任潘志琛。这位从自行车击剑管理中心调任到排球项目的领导,在入主后排管中心后做出了两项重要贡献:一是将郎平请回中国女排主教练的位置,二则是对排球联赛提出改革计划。
非常不幸的是,潘志琛在2015年意外“落马”,使得排球联赛的改革陷入了僵局,而他那本传说中厚达百页的“中国排球超级联赛”改革计划,也随着他的离去不知所踪。
不过2015年10月,排管中心相关领导宣布将在2020年实现排球联赛职业化。排球联赛改革的三步走计划为:第一步,需要运营能力较强的公司来加强联赛的市场化运作,把联赛搞得更具规模;第二步,推动现有排球俱乐部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俱乐部,推出准入制,实现球员自由转会;第三步,在适当的时候让联赛向职业联盟的方向靠拢。排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关于联赛改革的时间表也有初步设想,第一步和第二步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真正的公司化运营和彻底的联赛管办分离大约在2020年实现。
2015年底,随着中国女排重夺世界杯冠军,郎平和她的弟子们再次受到了媒体和球迷们重点关注。就在大家以为排球项目会大踏步发展时,排球联赛却遭遇了“裸奔”的寒冷赛季。原本有传言乐视体育试图介入,希望通过其网络平台推动排球联赛的升温,但由于和中视体育的合约尚未到期,这一努力最后不了了之。
好在经过漫长的等待,时间终于轮转到了2016年,排管中心迎来了能够重新招商的自由。
无奈之下,必须求变。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把联赛资源拿出来公开招标有3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排管中心和联赛推广方中视体育关于排球联赛的10年合约将于2016年8月31日到期,刚结束的这个赛季是原有合同覆盖的最后一个赛季,排管中心需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第二,寻求运营能力较强的专业化公司来加强联赛的市场化运作是排球联赛改革“三步走”的第一步,排管中心希望通过新的合作加强对联赛的包装、推广,包括新媒体资源方面的利用。
第三,中央巡视组在对国家体育总局巡视后的反馈意见中,要求规范围绕赛事的各项商务活动,严格监督合作商、赞助商和中介公司的招标选用,国家体育总局的整改意见也要求赛事招商要更加公开、透明。
为了改变中国排球联赛的现状,排管中心本次学习足球和篮球的做法,将联赛的商务开发、品牌包装推广等整体“出售”。
而对于“买家”,中国排协也参考了中超版权“销售”的做法,除了不能以联合体形式“投标”、要有良好的信誉和财会制度外,同样要求“投标”单位具有3年以上开展体育营销业务的经验,具有举办全国性赛事及大型活动的相关经验;应征企业应具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的宣传推广经验和资质,以及联赛商务运营推广期间的人力、资金、设施等的投入承诺。
经过初审和综合评估,包括中视体育、盛力世家和体育之窗在内的5家公司进入了4月底的谈判程序。但这5家公司中,并不包括去年曾对排球联赛表示强烈兴趣的乐视体育和通过初审的盈方体育。相较于足球和篮球联赛基本脱离总局的自由,排球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可能完全获得“放养”,成绩上的考虑也让领导部门不能完全舍弃。出于对相关权益能否完全获得的不确定,乐视体育放弃本年度的竞标。而曾有过包装中职篮和欧洲排球冠军联赛经验的盈方体育,临时退出首轮谈判,令人十分意外。
此次有这么多家体育公司参与竞标,也说明其看好排球联赛的商业价值,根据体育大生意的了解,由于本次排协对于合作期限采取的是开放式的态度,因此能够谈到最后的公司,都是抱着长期规划和合理报价来的。
有了去年中超卖出5年80亿的先例,大家自然会关心此番排球联赛的价值究竟几何?一位常年关注排球和篮球联赛的北京圈内人士表示,“不用怀疑,排球联赛的商务运营、推广费用肯定没有足球的中超80亿高,甚至不如CBA,当年盈方续约CBA时每年的费用是超过3亿元,随后就拿到李宁5年20亿元的合作协议,加上其他赞助,每年能拿回6亿元。”
不过他也承认,现在的市场普遍行情看涨,因此这次中国排球联赛的商务运营推广权价值每年至少数千万元,甚至接近1个亿。
体育之窗和欧迅体育这两家同样在新三板上市的业内知名体育公司,究竟谁能够笑到最后呢?拭目以待!
声明
原文来自“体育大生意”
原文作者为 樊浩
我们倡导原创,保护原创,绝不侵权。我们十分喜爱作者的文章,如果作者有任何疑问可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