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新三板秘籍:追踪最隐秘的“自己人”发布时间:2016-09-26 17:03:27

新三板做市指数阴跌不断,何时是个头?


有人说,等到新三板上的定增没外部投资者认购了,等到认购的都是公司创始股东和管理层,底部就自然到了。


不错,在新三板市场,“自己人”才是真正的风向标!


当市场处于牛市时,拿到定增股简直成为特权,有的“自己人”不愿意把股票卖给外部投资者,他们宁愿打个4折卖给自己,然后拿到股票后享受浮盈,或者直接卖出,因为没有限售期;当市场处于熊市时,股价跌得稀里哗啦,外部投资者没有太多信心,此时,对基本面最理解的“自己人”往往勇于抄底。


所以,你必须跟着“自己人”走!今天,读懂君就来和你一起追踪“自己人”的最新动作。


1
“自己人”越来越活跃


新三板定增市场确实已经不如去年活跃。


2015年,新三板总融资额为1236.82亿元,其中8月和11月是融资额最多的两个月,这两个月份之所以突出,是因为九鼎投资在11月融资100亿元、中科招商在8月融资35亿元。


但在2016年4月份之后,新三板定增市场明显降温,5-7月份的单月定增额已经低于100亿元,要知道此时新三板公司挂牌家数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blob.png


定增在降温,但“自己人”却暗流涌动。


去年新三板1236.82亿元融资额中,自己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认购120.12亿元,占比9.71%。而今年前7个月,新三板融资总额790.94亿元中,自己人出资122.06亿元,占比15.43%。


无论从绝对金额还是出资比例都可以看出,“自己人”越来越活跃。

blob.png


再来看单月情况,各位可以看上图,2015年1月到今年1月,自己人参与定增的占比起伏不定,其中去年3月份占比最高,达到16.83%,也就是说每100元融资中就有接近17元来源于自己人。此时正是新三板最火爆的时期,做市指数一个月飙升800多点,上涨72.56%。二级市场火爆,自然会带动一级市场的融资量,3月份的融资额是2月份的4.11倍。


去年的情况大家应该还记得,“自己人”也被市场冲晕了头脑。此时的情况是,“自己人”不愿意把股票卖给外部投资者,毕竟这类定增没有锁定期,只要股票一到账就能抛售,除非你是巴菲特,否则很难抵御这个诱惑。


情况在今年发生彻底变化。2月份以来,虽然市场定增额在下降,但“自己人”掏钱的比例却逐渐增加。到7月份时,近25%的融资被自己人认购,超过去年3月的16.83%。


此时的情况和去年3月完全不同。市场极度低迷,外部投资者不愿意给钱,最了解公司的“自己人”知道公司其实没那么大问题,只要估值合理,他们还是愿意掏钱的,何况本来就是自己的公司。


其实,此时更重要的数据是实际控制人的动向。在证券市场,“自己人”大概率不会被坑,但不排除有的公司连公司高管、合伙人都坑,所以实际控制人的动向最重要。


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数据,从去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参与自己人定增的占比一路下降。但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占比大幅回升,目前已经占到“自己人”出资的2/3。

blob.png

行情好,各位实际控制人或者大股东都会进行部分套现,将手中的非限售股卖掉一部分。从去年同期和今年同期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者控股股东的参与后减持的情况来看,去年1-3月份,共有57位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者控股股东参与公司定增,其中20位在2015年半年报公布时进行了减持。


而2016年1-3月,共有278位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者控股股东参与公司定增,其中47位在2016年半年报公布时进行了减持(剔除1家没有公布半年报的公司和1家借壳挂牌的公司),只占总人数的21.27%。


可以看出,今年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减持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去年同期。也就是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者控股股东意识到自己的公司价值被低估,当然不愿意将股票在二级市场低价转让出去。


你可以不信“自己人”,但你很难不相信实际控制人。至少,当实际控制人不约而同开始大规模参与定增,且没有明显的减持意愿时,至少说明底部没有那么遥远。



2
投资人请注意:“自己人”出价越来越接近市场价!



“自己人”不仅开始出价,而且出价越来越接近市场价。


请问,有几个投资者能比“自己人”出价还精准?


过去19个月,“自己人”参与做市公司的增发共有216次,涉及194家做市公司。


我们取做市公司发布预案日的收盘价与定增价进行对比将折价率在5%以下的视为平价发行,结果发现,折价进行增发的次数达到192次,平价增发18次,溢价增发只有6次。

blob.png

从折价增发的分布状况来看,折价率在15-25%的增发次数最多,有38次,占总次数的17.59%。而折价率在5%-50%之间的增发占到了大多数。


折价率最高的是丰海科技进行的一次增发,2015年3月11日,丰海科技发布增发预案,向公司董事、监事和核心员工以1.3333元每股的价格发行55.95万股,而当日丰海科技的收盘价为19.05元,折价率高达93%。

blob.png

再来看时间维度上的折价率变化情况。从去年1季度到3季度,自己人参与增发的折价率是逐渐走高的。近19个月的月度平均折价率在去年7月份达到最大值63.37%。


去年12个月中,平均折价率超过40%的月份有6个。


从去年4季度到今年2季度,自己人参与增发的折价率逐渐走低。今年2季度的平均折价率已经接近去年1季度的平均折价率。19个月中,整体的平均折价率为37.56%今年以来的2月份以来的月度平均折价率全部低于平均水平,其中2月份最低为23.5%


自己人的折价率越来越低,这就意味着,自己人的出价在逐渐接近市场价。我们再来看一下实际控制人的情况。


从去年1月到今年7月份,共有93位做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参与本公司的定向增发105次,共涉及到81家企业。在10次平价发行中,其中有7次发生在2016年。

blob.png


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与“自己人”整体的折价情况走势基本相同,2015年前两个季度差额较大也是样本数量较少导致的。而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还不如董监高和公司的核心员工优惠程度大。


典型的是帮豪种业,帮豪种业去年7月1日发布融资方案,公司实际控制人叶祥富以6.5元每股的价格认购37.49万股,相对于其融资方案公布当天的收盘价8.76元来说,打了七四折;而帮豪种业在12月7日发布融资方案,叶祥福以5元每股的价格认购50万股,相对于融资方案公布当天的收盘价5.36元来说,只有九三折的优惠了。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公司自己人不仅认购了本公司更多份额的定增,而且在价格上也相较于去年折价更低。


这也许是因为新三板定增市场萎靡,外部投资者无人想进来接盘,而公司又需要资金来渡过资本寒冬,那只能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公司高管来掏腰包。


然而,自己人是最清楚公司自身发展状况的,所谓钱袋子最能忠实反映主人意图,自己人认购定增反过来看,其实也是公司所有者和高管对公司发展的信心。


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核心员工在公司估值走向底部的时候买入,这是不是市场回暖的一个信号呢?


注:如果公司的董监高、核心员工已经是公司的股东,那么这些人参与增发时,choice上显示的关联关系部分是非控股股东,也就是说,自己人参与定增的比例可能要比读懂君统计的数据还要高。



声明

原文来自“读懂君 读懂新三板”

我们倡导原创,保护原创,绝不侵权。我们十分喜爱作者的文章,如果作者有任何疑问可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