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板大年要来临?!新三板拟lP0企业首次反馈未提及三类股东问题!发布时间:2017-03-15 15:20:44

上周部分拟IPO的新三板企业在长久排队后,首次获得证监会反馈,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对此进行了独家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文章请看这里:重磅!新三板企业取得突破!有三类股东问题的企业首次获得反馈!】今日,记者从接近相关公司人士处再度获悉,第一次反馈中,并没有关于三类股东的内容。


所谓三类股东问题,就是指拟IPO企业的股东中,不能有资产管理计划、契约型基金和信托计划。但是新三板市场上由于有很多机构投资者,因此许多欲转板企业都有三类股东,导致他们的IPO计划受阻。


那么,证监会此次反馈意味着什么呢?


不要担心,业内人士普遍偏乐观

01
中科招商集团常务副总裁、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长朱为绎:

一般来说,第一次反馈会有非常多的问题,第二次反馈通常针对企业回复中不清晰或回答得不好之处,进一步提问。所以除非是收到举报,一般在接下来的反馈中,都不会提新问题。第一次反馈问都不问,可能意味着证监会已经不把三类股东问题当做一个问题了。


02
某重点发展新三板业务的基金公司高管:

没有提到三类股东问题,说明证监会没有把这个当做问题呀!符合我们的预期,本来就应该这样子。


03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

接下来的反馈一般都不会问新问题,所以第一次按理来说应该稍微问一下三类股东的事,比如要求企业说清楚相关股东身份、是否与企业有关联等,但是没有提及,可能说明证监会没有把三类股东当做一个问题,完全信任券商的审查,看起来这是个巨大的进步。


听到这里,想转板的新三板企业家们悬着的心可以稍微放下了吧。



不过,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比较紧张。

新三板研究机构K先生工作室创始人K先生:

这次不反馈,不代表下次不反馈,目前看仍是悬而未决的状态。


我个人当然还是希望最终的结局是不要清理三类股东,否则已经在排队的企业或将被迫选择撤材料暂时放弃IPO,或者被迫撤回后和相关股东就清理工作谈判,而有转板计划的企业现在被迫进行各种主动清理,成本和隐患很大。一旦某些被动“赎回”案例形成错误的示范效应,后果更加严重,直接导致很多企业根本不敢做市,就算做市了也纷纷转为协议成交或早早摘牌,甚至很多原本打算挂牌的企业放弃挂牌,这对于整个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非常不利,新三板的融资功能和交易活跃度会进一步恶化。


不过,我们还是充分相信监管层的智慧,问题解决的关键还是审核和监管理念的开放性,以及如何统筹建设一个良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2018年或有较多拟IPO新三板企业能成功上市



数据显示,目前至少有三家以上有三类股东问题的拟IPO新三板企业已获得反馈,包括博拉网络、海纳生物等,他们的2016年半年报都显示,在十大股东中还有契约型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当然还有更多的在等待,在目前几十家IPO排队的新三板企业中,至少有十家是有三类股东问题的。而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从2015年至2017年2月8日,已有347家挂牌公司宣布进入上市辅导期。


按照乐观派的解读,是否意味着新三板企业转板的大年就要来了?



01
朱为绎认为:

这是一定的,多家新三板企业提交了IPO申请并获得受理,而且都排队靠前,但因为三类股东问题迟迟没有获得反馈,甚至被后面的企业“插队”,如今三类股东问题有望解决,正常排队的话,必然迎来大年。


02
张驰认为:

如果接下来没有反馈意见,再过两三个月或许就能够上会了,上会通过就能等待发行了。不过,较大规模的拟IPO新三板企业上市可能要等到2018年才能看到。因为申报受理和反馈时间比较漫长,受理之后才算排上队,目前已有几百家排队,而反馈意见如果回答不好可能会有第二、第三次反馈,比较拖时间。


对于新三板企业转板,最近是好消息不断。2016年1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指出,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发挥土壤功能。让一批创新能力强、诚实守信、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能够转板的就转板,不愿意转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绽放”。


2016年12月13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文,提出2017年的工作重点。深交所方面表示,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深化创业板改革,推动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广、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导向的优秀企业上市。





声明

原文来自“曹乘瑜 中国证券报”

我们倡导原创,保护原创,绝不侵权。我们十分喜爱作者的文章,如果作者有任何疑问可与我们联系。